清朝時代 1684-1895

    1684年,台灣正式納入清國版圖,之後清國官員、文人因為赴任、考察、遊歷等種種原因紛紛踏上台灣土地。 從唐山渡海來台的宦遊文人眼中的台灣,除了特具異國情調之美,更是一個充滿驚險、神秘,值得探奇但也令人懼怖的蠻荒之地,他們的「台灣遊記」記錄了當時台灣的地景地貌、風土民情,也反映了清領初期宦遊文人的「台灣觀察」與「旅人之眼」。 及至中、後期,宦遊文人的書寫逐漸呈現「在地化」傾向,與台灣土地融合,在其筆下,台灣不再蠻荒,而多可遊可詠之景;另一方面本土文人興起,其旅行台灣所寫多抒情寄懷、寫景詠物,深具土地情感,此時期的「在地本土」書寫,適與前期的「異國之眼」形成對照。

    • 古地圖繪製
      台灣八景圖特寫
      清朝時代展場
      裨海紀遊互動

日本時代 1895-1945

    1895年,日、清簽訂馬關條約,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;跟隨殖民化而來的現代化,尤其是都會化,改變了台灣的地景地貌,也開啟了台灣人另一種生活視窗。鐵、公路交通網絡的建立,甚至摩托車的引進,大大拓展旅行的路徑與方便性,「旅行」的風氣因而逐漸形成;而販售、展示精美貨品,有電梯直達頂樓的現代百貨公司,在南北兩大都會盛大開張,夜晚燈火燦爛的街路,更是吸引旅人的腳步,此一時期的旅行書寫,在傳統的寫景抒情之外,也留下台灣現代化過程的影跡。

    • 日本時代文字介紹
      日本時代展場
      日本時代腳踏車
      日本時代腳踏車特寫

民國時代 1945-

    1945年,二次大戰結束,台灣脫離日本統治,歷史進入新紀元,新一批大陸移民/作家遷住台灣,為台灣旅行書寫注入懷鄉思人、託興寄寓的新元素。 由於長期「戒嚴」,大部分海岸線被封鎖、海域景點成為禁區,解嚴前的「台灣旅行」,往往偏重於陸地景點,其旅遊經驗的文學書寫,除作家個人所思所感,亦多少反映當時的生活樣貌。 「解嚴」之後,禁區開放,再加上經濟因素影響,「旅行」不僅與商業結合,也與文化產業、環境生態連結,而新世代作家崛起,既拓展旅行書寫的新面向,也深入探索「旅行」的精神意涵,「旅行文學」因而呈現多元多樣的文本面貌。1895年,日、清簽訂馬關條約,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;跟隨殖民化而來的現代化,尤其是都會化,改變了台灣的地景地貌,也開啟了台灣人另一種生活視窗。鐵、公路交通網絡的建立,甚至摩托車的引進,大大拓展旅行的路徑與方便性,「旅行」的風氣因而逐漸形成;而販售、展示精美貨品,有電梯直達頂樓的現代百貨公司,在南北兩大都會盛大開張,夜晚燈火燦爛的街路,更是吸引旅人的腳步,此一時期的旅行書寫,在傳統的寫景抒情之外,也留下台灣現代化過程的影跡。

    • 文藝作家簽名真跡
      民國時代展場
      民國時代書籍
      車站小書坊
      車站及台灣地圖